阿里巴巴緣何被阿爺叮上 (下)
續上文...
中國互聯網巨頭的舉動堅定了監管部門的決心,從內部統一了思想、從外部加快了行動,終於在11月10日 (雙十一前一天) 國家市場監督局發布了關於互聯網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具體界定平台行為,如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力量、經營者集中、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行為。同時,中央的網訊辦、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三個部門聯合召開了規範網上秩序的行政指導會,強調要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不得展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二選一、裏挾交易等防撓競爭行為;或依托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進行隱式不正當競爭。11月19日,中央的部級聯席會議涉及部委多達十七個,包括網訊辦、工業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2月18日,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提上中央工作經濟會議,維護互聯網生態環境正式成為國家政策。
為甚麼互聯網巨頭從前幾年的創業英雄淪落為現在的墮落天使?為甚麼各國政府不約而同對巨頭採取行動?互聯網的創造性商業邏輯如何扭曲為滅霸級的資本邏輯?各國政府介入的國家邏輯又是甚麼呢?
解答以上問題沒有單一範本,而是要從各國歷史文化、思維模式去尋找答案。從中也可了解到東西文化的不同之處,大家面對的問題相同,但背後邏輯可以差天共地。
西方國家:
市場經濟背後的文化基礎是追求意志的自由,以日耳曼民族為首的西方國度,人們認為市場經濟是實現自由意志的最佳手段,買方和賣方都擁有完全獨立的、完整的理性的人格,在買賣過程中必須具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權,不受任何外力脅迫。而保護選擇自由的核心是有序的市場競爭,因為只有競爭可以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實現相互制約,最後達到了價格供求的平衡。
另外競爭必須是有序的 (即是有市場監管的) 因為無序競爭必然導致脅迫力量的崛起,依靠資本的力量進行帶有强烈傾銷性質的補貼,把用戶拉到平台之後、形成壟斷之後才開始收割,這明顯是消滅選擇權的行為。而平台依靠大數據,像Amazon 以自營產品和服務來排擠獨立的第三方商戶,同樣達到剝奪客戶選擇權的結果。
日耳曼民族的心靈有三大特徵:力量、無限和空間,這三大特徵共同指向一個方向,就是絕對的自由意志,這是他們在北歐森林裏面,形成的原始世界觀。自由遷徙是日耳曼人作為狩獵和畜牧兩大生存主業的基本本能,任何限制自由的脅迫,無論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是以日耳曼文化所創造出的現代自由巿場經濟理論,自由選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自己選擇權的理念更不可能接受小恩小惠,以補貼來誘導行為。在他們看來這等於是抵押靈魂去換取利益,這不是公平的交易,而是靈魂的墮落。
所以歐美國家對於互聯網平台存在着剝奪自由選擇權的可能性,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互聯網平台可能脅迫全民的這種危機感,嚴重抵觸西方的文化價值底缐,於是便激起了西方的國家意志,整治互聯網巨頭的手段必然出台。
中國:
中國反壟斷的國家邏輯跟西方大不相同,中國自古以來水利文化是其基因,大禹治水塑造了中國的文化心理,這樣的文化心理衍生出一種協同型市場經濟,舆日耳曼民族那種分工式市場經濟截然不同。中國古時十大商幫的崛起,包括明清時期的秦商、晉啇、徽啇等,都是靠國家在配置重大的經濟資源。明朝在北方用兵,部署了20多萬大軍防範蒙古進犯,駐軍所需要的糧草、棉布、馬匹等各種物資,需要於全國江南等地調配,是產生遠程貿易網的源動力,也是陜西商人建立全國大巿場的基本條件。
這種市場的本質是協同型的,是國家在配置資源,資源的交易形成國內大市場,跟西方個人意志組成的市場完全不一樣,其背後的文化心理不同、文化資本也不同,出來的概念儘管名稱相同,但本質的內涵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中國的協同型市場經濟,它的本能需要和諧的政商關係,以及商業生態自身的融合,是以不能容忍一種商業形態完全壓倒其他組成部分,或變成了擁有絕對優勢的存在,這將威脅整個協同型市場的內部融合,最後惡化政商關係。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他們的進化路徑實際上正在逐漸逼近中國文化的底線,若沒有這個清醒的認知、沒有歷史感、沒有國際緃深的和橫向的比較,就會如西方互聯網巨擘踩中了日耳曼人的心理底線,一旦超越界線,所有力量都會變成其反對力量。
中國互聯網巨頭過度依賴資本邏輯,而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商業邏輯要遵從合理利潤理性決策,效率至上,以優質服務促進市場競爭,從而惠及生產者和消費者。資本邏輯卻是相反,是以跑馬圈地、靠流量去形成壟斷;以金融市場、貨幣力量去擊垮對手,摧毀一切抵抗,最後建立了一個盤剝型的資本帝國。
從創造型逐步蛻變成盤剝性的資本邏輯,必然得罪一切合作伙伴,它壓窄了中低端的製造業、重創了傳統商業、威脅着金融業、削弱了地產業,廣告業、旅遊業、餐飲業娛樂業皆一一被其顛覆,令互聯網巨頭失去商業盟友的支持。人們以往可以容忍巨頭的不合理手段,因為仍抱有流量紅利的希望,希望參與其中會增加業務、希望互聯網創業能夠改變命運。但是當流量紅利終結,壟斷消滅了競爭,結果發現期望越大失望更大。就連以前受惠的億萬消費者,發覺優惠的不可持續,也開始變得冷漠,這樣的商業生態環境惡化,中國政府看在眼裏豈能無動於衷。
商業模式的革新建立在商業邏輯之上、科技創新帶動中國製造業升級,現在是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深刻反思的時候了。
好文,辛苦了本熊兄
回覆刪除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回覆刪除本熊兄鴻文實在精彩。三弟也搭兩句魚嘴。
回覆刪除資本邏輯應該是美國QE年代的產物。當AMZN、GOOG、FB (中方代表則是ATM) 等等能近乎無成本地收獲到聯儲局放出來的無限資本,資本逐利的本性天然而成了這種滅霸,甚至滅霸本身並非追求那片水果及蔬菜帶來的流量或消滅菜販/超市所得到的蠅頭小利,而是市場對滅霸行為的無限擴限所衍生無限盈利的預期,所帶動的估值飆升及估值回饋。
這種資本邏輯是無邊界的,但政府行為本質上是滯後的。當政府想到一種調控方法,這些滅霸已進化成另一個資本型態,或發明了更隱密的操作模式。所以,只有一個極強而有力,有預見力的政府才能在滅霸行為對某一種行業進行大屠殺之前展開行動遏制。當某些行業屠殺完成後,其他參與者已死,根本已是回不去了。
而且,AMZN、GOOG、FB等美資巨頭本身不只是商業責任,更是美國國力對別國影響力甚至操控力的延伸,再加上美國的金權式選舉制度下,巨頭實質上是政客們選舉資本的提供者。這種複雜的政商勾結關係,更令政府施行大手術的難度大為提高。
控制資本邏輯的無限延伸在中國施行也將十分困難,在西方,筆者只想到三個字:想得美。
本熊兄精彩又豐富的文章, 小弟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